猫咪叫声异常?警惕这些“求救”信号,它们可能不舒服了!126

作为一名中文知识博主,我很乐意为您带来一篇关于猫咪叫声与健康之间关系的知识文章。猫咪的叫声是它们与人类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,而这些声音的变化,往往隐藏着它们身体状况的秘密。
*


亲爱的爱猫人士们,你是否曾被家中“毛孩子”突然改变的叫声所困扰?它们平时活泼爱叫,怎么突然安静了?或是本该温柔软糯的叫声,却变得嘶哑刺耳?猫咪的叫声远不止是撒娇或要饭那么简单,它们是猫咪情绪、需求乃至健康状况的“晴雨表”。作为细心的铲屎官,学会解读这些异常的叫声信号,是守护它们健康的第一步。


猫咪与人类共处几千年,它们发展出了专门用于与人沟通的叫声,其种类之多、含义之广超乎我们想象。当猫咪身体不适或生病时,它们无法直接用语言告诉我们,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叫声的变化。这些异常的叫声,可能是它们在向你发出无声的“求救”。那么,哪些叫声可能代表猫咪生病了呢?

一、叫声频率与强度的异常变化


最直观的异常往往体现在叫声的频率和强度上。


1. 突然且持续的过度嚎叫或哀嚎: 如果你的猫咪平时比较安静,却突然变得频繁、大声地嚎叫,且持续时间较长,这通常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。它们可能正在经历剧烈的疼痛(如内脏疼痛、骨折、口腔疾病等)、极度的焦虑、迷失方向感(尤其常见于老年猫的认知功能障碍),甚至可能是尿路阻塞(公猫常见的致命急症,它们会因为排尿困难而发出痛苦的嚎叫)。这种叫声往往伴随着烦躁不安、坐立不安、舔舐私处等行为。


2. 叫声突然减少或消失,变得微弱: 与过度嚎叫相反,如果平时爱叫的猫咪突然变得沉默寡言,甚至连叫声都变得气若游丝,几乎听不见,这往往意味着它们身体极度虚弱、精神萎靡,或是疼痛严重到无法发出声音。这通常是病情比较严重的表现,例如重感冒、肺炎、重度脱水、中毒或某些神经系统疾病。此时的猫咪可能还会伴有食欲不振、嗜睡、躲藏等症状。


3. 叫声嘶哑或变调: 猫咪的嗓音也会因为疾病而改变。如果你的猫咪叫声突然变得沙哑、粗糙,甚至出现像破锣一样难听的调子,这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(如猫鼻支)、喉咙发炎、异物卡在喉咙,或是声带受损的迹象。在猫鼻支等疾病中,猫咪常会伴有打喷嚏、流鼻涕、眼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。

二、叫声音调与质量的异常变化


除了频率和强度,叫声的音调和质量也能透露出很多信息。


1. 低沉、持续的呻吟或呜咽: 这种声音与猫咪感到舒适时发出的“呼噜”声有所不同,它通常音调更低沉、更压抑,带有明显的痛苦或不适感。这种呻吟可能代表猫咪正在忍受慢性疼痛,比如关节炎、牙周病,或消化道不适引起的腹痛等。它们可能还会伴随着弓背、蜷缩身体、行动迟缓等表现。


2. 像婴儿哭泣或孩童般尖细的叫声: 这种高频、类似婴儿哭泣的叫声,尤其在夜间频繁出现,通常不是好事。在幼猫时期,这种叫声可能代表寒冷、饥饿或缺乏安全感;但在成年猫,特别是老年猫身上,这可能预示着认知功能障碍(俗称“老年痴呆”)、视力或听力下降导致的迷茫、焦虑或恐惧。它们可能会在家中来回踱步,对周围环境感到陌生,因此发出这种带有求助意味的叫声。


3. 短促、急促的痛苦叫声: 如果猫咪在被触碰某个特定部位时,或在进行某个动作(如跳跃、排便)时,突然发出一声短促、尖锐的叫声,这通常是急性疼痛的直接反应。这可能是外伤、肌肉拉伤、关节扭伤,甚至是内脏器官突然病变的信号。此时应仔细检查猫咪身体,看是否有外伤或肿胀。


4. 发情期之外的异常嚎叫: 未绝育的猫咪在发情期会发出特殊的嚎叫,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。但如果你的猫咪已经绝育,或在非发情期却发出类似发情的嚎叫,这可能是因为它感到极度不适、疼痛,甚至是患有某些内分泌疾病(如甲状腺功能亢进)或泌尿系统疾病(如膀胱炎),导致行为异常。

三、伴随其他行为的叫声异常


单独的叫声变化可能不足以断定病情,但结合猫咪的其他行为,诊断会更加清晰。

伴随食欲不振、呕吐、腹泻: 消化系统问题、中毒、感染等。
伴随排尿困难、频繁进出猫砂盆: 尿路感染、膀胱结石、尿道阻塞等。
伴随呼吸急促、张口呼吸、咳嗽: 呼吸系统疾病、心脏病等。
伴随嗜睡、躲藏、不愿与人互动: 任何严重的身体不适都可能导致猫咪精神萎靡。
伴随攻击性或异常舔舐某个部位: 疼痛或极度不安。
伴随体重骤降或骤升: 甲状腺问题、糖尿病、肿瘤等。

四、作为铲屎官,我们该怎么做?


当你发现猫咪的叫声出现异常时,请保持冷静,并立即采取以下步骤:


1. 细心观察: 记录下猫咪叫声变化的具体情况(频率、强度、音调、持续时间),以及伴随出现的其他症状和行为。这些信息对兽医的诊断至关重要。


2. 检查身体: 在不引起猫咪应激反应的前提下,温柔地检查它的身体是否有明显外伤、肿胀、体温异常(可通过触摸耳朵、鼻头感受),口腔是否有异味或红肿。


3. 立即就医: 无论你初步判断是什么问题,只要叫声异常持续不退,或伴随明显痛苦、精神萎靡、食欲不振等症状,都请务必尽快带猫咪去宠物医院。切勿自行给猫咪用药,以免耽误病情。


4. 提前告知: 在去医院前,提前将你观察到的所有异常情况,包括叫声的变化、伴随症状、饮食饮水排便情况等,清晰地告知兽医。


猫咪是敏感而独立的生物,它们往往会隐藏自己的不适,直到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表现出来。而叫声的变化,通常是它们在向我们发出的第一批警报。作为负责任的铲屎官,我们应该学会倾听这些“求救”的声音,细心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。只有这样,才能及时发现问题,为我们的“毛孩子”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,让它们健康快乐地陪伴我们更久。

2025-11-04


上一篇:【深度解析】猫咪会“气”出病来吗?探究猫咪情绪与健康之间的秘密关联

下一篇:猫咪住院费用究竟几何?一份详细的猫咪医疗费用指南与应对策略